首页 >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索 引 号:    012948413/2025-42328 信息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乡村振兴 / 其他
发布机构: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    2025-06-11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从“看天吃饭”到“数据种田”:南京数字化农业让稻田“会说话”
文  号:     关 键 词:    数字科技;优质稻米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从“看天吃饭”到“数据种田”:南京数字化农业让稻田“会说话”

“过去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稻田的‘体检报告’!”南京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运东在田埂上,笑着指向远处正在作业的无人插秧机。6月10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在江宁区汤山街道举办南京市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数字化生产体系建设与应用现场观摩会。50余位农业专家、合作社代表和种植大户,齐聚一堂,见证一场“会说话的稻田”如何颠覆传统农耕。

“算法种田”取代“经验种地”:一粒米的“数字人生”

“慧种田”数字化系统是这场变革的“指挥官”。李运东算了一笔账:以前灌溉全靠“经验”,如今系统根据实时监测水位和土壤湿度等,自动调节水阀开关,预计每亩地节水20%~30%。稻米品质监测合格率直线飙升。“从播种到收成,每一粒米都有专属的‘数字身份证’!”

在观摩会现场,无人插秧机基于RTK厘米级定位的北斗导航,实现最优路径规划、自动转弯掉头、秧爪精准启停等全流程作业;智能灌溉系统利用水位仪和流量计,实时监测灌溉水位和灌溉水量,结合作物需水模型、长势长相等数据,动态调控水阀启闭,仿佛给稻田装上了“智慧大脑”。一位种植大户感叹:“过去人工干一天的活,现在无人插秧机十来分钟就干完了,真是省心又省力!”

田间“黑科技”集结:无人机秒变“新农具”

稻田上空,一架无人机正执行“空中巡逻”监测任务,通过扫描后,AI算法瞬间生成秧苗长势热力图,哪里缺肥、哪里有虫害,一目了然。田间,无人插秧机与智能灌溉系统“默契配合”——,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让每一株秧苗都能即刻享受“营养餐”。

数字化不止于田间地头,在稻米烘干、仓储、加工现场,智能烘干系统云端调控温湿度,仓储环节数据全程感知,每一粒米,都经过数字化质检,分毫不差,从烘干到包装,数据驱动高效运转,让“优质”贯穿始终。

“数字大脑”赋能:农田“会说话”,数据能“决策”

在数字大田系统演示环节,“慧种田”平台的“数字大脑”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南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向海涛介绍,万物互联、种植管理、智能灌溉、智慧农机、智能加工等核心功能,串起了水稻生产、加工、经营全过程。借助AI分析对作物营养状况、病虫害分布、土壤墒情等关键农情数据生成实时的监测报告和决策建议,帮助农户省工、节本、提质、增效,赋能农业产业发展,让每一寸土地都被数据唤醒,每一株稻穗都因科技而丰盈。一位参会农场主感叹:“过去靠经验种田,现在靠数据说话,这才是现代农业的未来!”

从田间到餐桌:扫描溯源“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优质稻米如何直达消费者?“金陵味稻”“善田江宁”等农产品电商平台给出了答案。消费者扫二维码后,这袋米的“前世今生”即刻呈现——水稻品种、全程农事、品质检测、气象监测、遥感影像等数据一览无余。“就像给稻米拍了部‘纪录片’, 从种子到米饭全程透明!”一位现场体验者笑称。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观摩会是南京“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推广”链条的典型实践。未来,南京将推动更多数字科技和智能装备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转化。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