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在曹庄富硒生态园体验手工插秧。

孩子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做螃蟹粽子。
初夏的晶桥,果香四溢、风景如画,南京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前来参加研学游的少年。
晶桥镇位于无想山南,生态资源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9%,是民革中央康养产业实践基地。近年来,溧水区晶桥镇整合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推出非遗体验、乐享农趣、寻访红色足迹等多条研学线路,成为长三角研学游的热门“打卡地”。
不久前,在晶桥镇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一群研学的小学生跟着溧水非遗传承人吴治平一起包“螃蟹粽子”——先用丹麦草编织成只留有一个小口的草袋,装上糯米和蟹黄等食材,再把口封起来,用红豆做成螃蟹的眼睛……孩子们跟吴老师学得有模有样。很快,一只只酷似螃蟹、活灵活现的“螃蟹粽子”就做好了。吴治平在制作讲解中还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和吃粽子的习俗,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愉快地学习,其乐融融。
游有所学、学有所乐,正是研学游备受追捧的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选择在研学实践教育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晶桥镇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拥有万余亩特色果蔬。在曹庄富硒生态园,孩子们除了体验包螃蟹粽子,还可以体验浑水摸鱼、夏种插秧、钓龙虾、磨豆腐豆浆等项目,以及采摘油桃、脆梨等水果。此外,生态园还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推进“炭基硒谷、康养乡土”健康农业经济发展,孩子们可实地参观学习现代化农业和传统农耕文化。曹庄富硒生态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个月来,生态园已接待各类研学团队超2000人次。
位于枫香岭社区的竹上云想农场也推出研学游体验项目,既可采摘水蜜桃、油桃、蓝莓等水果,也可体验丛林穿越、捡鸡蛋、青团糕点制作、竹编、肥皂制作等。
晶桥镇文化底蕴深厚、研学资源丰富,在700多年历史的古村石山下,不仅有复古风的中国供销社博物馆,还有新打造的石山下民俗文化空间,将在地非遗、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文化戏台等融合在一起,为游客呈现出传统文化盛宴。非遗场馆里,展示了晶桥镇国家、省、市、区级非遗技艺,还推出互动体验和儿童手工坊等项目。而石山下农耕文化展馆则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农业起源、精耕细作、重农固本及农村生活,成为溧水农业文明的教育基地。此外,落户石山下村的慧泽自然教育学校,拥有近300亩农田、水域、山林、野草花园等户外基地,以及3000多平方米的教室、餐厅、儿童超市等室内场所,可为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在自然环境中沉浸式跨学科的情境教育。
晶桥镇还是一片红色土地,新打造了铜山战斗纪念广场、里佳山红色基地、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等红色场馆。
近年来,晶桥镇结合“红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已建成枫香岭—石山下、望悠谷—水晶、里佳山一曹庄富硒生态园等远近闻名的旅游片区,并植入以红色研学、文化体验、亲子采摘等为主题的多元研学线路。据了解,今年以来,晶桥镇共接待旅游人数97.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7亿元。
研学游线路推荐
非遗体验: 石山下民俗文化空间、农耕文化教育基地、中国供销社博物馆
乐享农趣:曹庄富硒生态园、竹上云想农场、汤磊樱桃园
红色印记:铜山战斗纪念广场、里佳山红色基地、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

苏公网安备 320105020102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