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 无障碍阅读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南京江北新区:“新”字当头,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发布时间:2025-03-13 09:3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随着3月大好春光的到来,在广袤的江北大地上,春耕备耕的序曲已悄然奏响。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为赢得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江北新区“新”字当头,通过应用新科技、打造新示范、集成新服务等方式,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全力保障农业增产提效。

应用新科技  机器换人“添智慧”

3月7日下午,伴着和煦的春风,葛塘街道种粮大户邵名文来到位于长城村潘庄的田间地头,和工人们一起忙着调制除草剂,给小麦田里治草。在他家的麦田里,刚刚越冬的小麦长势喜人,在阳光下泛着青绿,一片盎然生机。

邵名文在葛塘承包了3000亩高标准农田,一年种植两季,分别是小麦和水稻。“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要及时清沟理墒、施肥除草,才能保证小麦的生长,同时也为下一季种植水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不一会,在邵名文的指挥下,调制好的除草剂被装上了农用无人机,两位飞手站在田埂上,在手机上轻触屏幕,无人机便腾空而起,伴随着轰鸣声飞向麦田。“今天的工作就是喷洒除草剂,我们使用了2台无人机,预计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全部做完。”邵名文表示,如今用上了新科技,效率比过去提升了数倍不止,如果是人工洒施除草剂,3000亩农田至少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

作为种粮大户,邵名文的另一个头衔是南京弘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介绍,公司配备了各种农机设备,为春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江北新区,农业机械化已基本覆盖了农事生产的全流程。在春耕备耕期间,新区农服中心和各涉农街道指导农户做好农机具的储备和维修工作,帮助农民抢抓农时。

打造新示范 产量品质“双提升”

在邵名文承包的3000亩高标准农田中,有500亩正在建设“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该示范方最大的亮点是沈其荣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在此落地,利用哈茨木霉生物制剂,提升土壤的有机质,高效促进根系发育,促进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今年的春耕备耕期间,我们已经喷洒了哈茨木霉生物制剂,虽然要增加一些成本,但效果也显而易见。”邵名文表示,根据去年的经验,小麦的产量由原来的亩产400公斤提升到现在的500公斤以上,而且小麦的容重提高,出粉率更高、品质更好;表现在水稻上,也可以提升水稻的产量和食味值。

江北新区农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新区范围内已经建设了两处“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方”,分别位于葛塘街道和长芦街道,均为500亩。除了引进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还积极打造无人农场,包括将普通农机改造成为无人驾驶的农机、建设气象测报站等,这些创新举措,就是为了构建增产示范体系,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示范方的建设,不仅聚焦高产高效,还突出绿色环保。其中,绿色技术推广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与肥沃耕层构建技术、测土配方与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等;绿色投入品应用缓释肥、配方肥、高质复合肥、商品有机肥、哈茨木霉菌生物制剂等各类新型投入品;绿色模式要因地制宜实施稻麦周年高产栽培等耕作模式,严格落实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

激活新动能 农民吃下“定心丸”

在邵名文看来,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新区和街道农业部门提供的精准服务和各项扶持,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充分调动了大家种粮的积极性。

“现在种田比过去要省事多了。”邵名文感慨,农业部门会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和示范,将增产、增效技术真正传授到人。

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春耕春种季节到来之际,新区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从田间管理、农资供应、农机准备,到专家指导、送技到田,各街道都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打好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保驾护航。

在政策扶持方面,超前谋划好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种植补贴、水稻生态补偿等财政惠农资金的发放工作;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在田小麦“一喷三防”、油菜病虫害防控药剂采购;推进“惠农贷”系列政策实施。

在农资保障方面,加强农资储备、调度,确保农资市场供应充足;强化农资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指导做好农机装备检查、维护和保养,加强上门服务与培训。

在主体培育方面,组织开展麦油种植技术培训,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授课相结合方式,将政策与技术送村入户;推进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拓展为农服务覆盖范围。

在产业延伸方面,依托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集成优势,探索发展小麦精深加工,推动麦油生产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结合滁河风光带、长芦非遗等资源,策划春耕研学、田园康养等特色项目,打造“春耕经济”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