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 无障碍阅读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六合春耕记:科技赋能 有“智”更有“质”
  文章来源:龙虎网  发布时间:2025-03-14 09:2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春风拂绿金陵北,沃野涌动科技潮。2025年春耕时节,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主线,通过无人机、智能装备系统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春耕注入强劲动能,一幅“现代农业”的画卷在六合徐徐展开。

“空中兵团” 一键起飞忙植保

近日,在竹镇镇光华村的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两台大疆T70无人机搭载肥料掠过麦田,螺旋桨掀起的气流将颗粒肥均匀播撒。记者从六合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区新引进植保无人机160台,全区共610台植保无人机投入小麦和油菜撒肥、除草等春耕备耕作业中。

“手机设定好航线就能自动作业,以前全家上阵一周才能干完的活儿,现在一天就能完成。”种粮大户孙磊指着正在作业的无人机介绍。

合作社理事长张立友表示,新引进的T70机型单台日作业量可达800亩,2名飞手操作无人机,2600亩核心区施肥仅需2天,后续的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也将全面采用智能装备。据了解,六合区通过政策补贴、技术培训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机器换人”已然成为春耕生产新常态。

北斗赋能 春耕服务云接单 

在竹镇镇大侯村首佳农机合作社,123台农机的实时位置在电子地图上闪烁,及时为周边90多户粮食种植大户提供春耕春管机械化作业服务。通过北斗终端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的联动,“网约”服务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只需轻点手机即可完成订单预约、作业监控、质量评价等全流程服务。

以往农忙时节,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往往存在农机“没活干”、农户“找机难”的矛盾。“截至目前,平台已整合全区1091台智能农机,年平均完成社会化服务作业80万亩次。”六合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不仅破解了“农户找机难”的困局,更通过作业数据的智能分析,为精准农业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平台的智能调度,农机跨村作业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社会化服务占比提升至75%以上。这套覆盖耕、种、管、收全链条的智慧服务体系,正推动传统农机服务向数字化、精准化转型升级。

智能育秧 跑出生产加速度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六合区河王湖村河王农机合作社今年新建的智能育秧中心库房里,一套全自动智能育秧生产线引人瞩目。这套新引进的智能装备系统,通过智能PLC全自动控制催芽机、全过程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智能码垛机械手三大核心设备,实现育秧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随着传送带的快速移动,秧盘铺设、基质土摊铺、精准洒水、种子播撒及覆土等工序在十几秒内一气呵成,末端叠盘机将成品秧盘整齐码放,码垛机械手精准抓取后完成立体仓储。

“传统育秧线需要至少10人以上操作,现在3个人就能轻松管理整条生产线。”河王农机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系统不仅将育秧效率从600-800盘/小时提升至1400盘/小时,更通过智能配比系统实现用种量均匀、成苗一致,有效保障水稻稳产和高产。这套4月即将投入使用的智能装备,标志着当地水稻育秧正式迈入“智能时代”。

据统计,今年春耕期间全区农机化综合作业率达90.5%,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使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下降8%。从智能育秧车间到无人机矩阵,再到覆盖全域的智慧服务平台,六合区通过“机器换人”与“数据赋能”双轮驱动,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