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直播间,咱们的蓝莓都是当天采摘即时发货,请大家放心下单。”在南京市溧水区,“新农人”主播们对着镜头热情地介绍着产品,透过手机“小屏幕”,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正打开“大市场”。
近年来,溧水区持续探索电商助农新模式,通过产业集聚、物流革新、人才培育等多维举措,依托网络平台资源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入户”,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做强电商产业,农产品乘“云”飞出村
在溧水区的一个直播间内,包装好的蓝莓果干、罐装蓝莓汁、玫瑰手工皂、青梅果等极具溧水特色的 “五梅(莓)”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酒香也怕巷子深。“和城市的电商不同,农村电商销售的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而农产品有季节性强、保质期短等特点,有些采摘下来一两天就坏了。”溧幸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陈龙飞告诉记者,5年前,他来到溧水幸庄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创立了这家电商企业,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作为省级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幸庄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已集聚了多家直播服务企业和电商企业,依托于溧水区无想田园区域公用品牌,串起了一条从田间地头到加工生产到直播销售、物流运输的产业链条。溧水区的草莓、蓝莓、黑莓等农副产品在这里顺着“网线”拓出了广阔销路,一年能卖1000多万元。
“目前,京东、拼多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纷纷加码助农直播电商。”溧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联合京东零售开展‘零成本’入驻行动,指导企业入驻线上平台并提供运营导流服务,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打通城乡物流,优质商品“链”接万家
清晨六点,溧水区晶桥镇陈卞村的综合服务点早已忙碌起来。公交司机王师傅将打包好的草莓搬上城乡公交车的货舱,“以前送快递要等物流车专程跑一趟,现在搭着公交车就能捎进城,运费省一半,上午发车下午就能到客户手里!”
便捷的物流构成了农村电商的基础。近年来,溧水区创新打造了“交邮快供”融合电商流通渠道模式,通过整合公交、邮政、快递、供销资源,打造覆盖城乡的高效物流网络,破解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难题,不仅带动全区网络销售额年均增长20%,更极大激发了溧水本地的消费活力。
在石湫街道的草莓大棚里,游客李女士向记者展示订单页面,“刚摘的草莓直接在线下单,预计我下午到家时快递也已经到了。”据悉,溧水区通过在天生桥、无想山等旅游景区以及乡村民宿布局物流“微站点”,搭建“旅游+特产+物流”平台,开通草莓、蓝莓采摘等“交邮快供+”公交旅游专线,实现旅游产品直接“快递回家”,以此带动溧水区域的旅游、农家乐、商业消费等多业态发展。
让溧水本地居民格外称道的是电商的“跨界”服务。今年4月,由江苏省商务厅主办,南京市商务局、溧水区人民政府承办的“数字赋能·智慧焕新”2025电商公共服务全省行溧水站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京东在南京市率先试点“线上购车、带牌到家、安全直达”服务,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下单即可同步完成车辆登记、牌照申领等流程,实现“足不出户、购车上路”。
突破人才瓶颈,多维举措培育“新农人”
“现在对于我们而言,最要紧的是人才。”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如今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加入,但与城市电商相比,农村电商人才依然有缺口。
为破解这一难题,溧水区通过举办农村电商直播大赛和相关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新农人”的专业水平和带货能力。2024年,溧水区先后开展了“大美溧水,‘莓’不胜收”直播电商带货大赛、溧水区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发掘、培养一批网络主播人才和优秀电商企业,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工业消费品的销售。
同时,依托市中小商贸流通中心、南农大等培训渠道资源,溧水区针对农户、农民经纪人等开展中级农民经纪人培训暨电商直播培训班、农产品电商发展研讨培训会、“苏货直播新农人”免费业务培训会等,2024年以来举办各类活动10场次,覆盖500人次。
政策创新也在为人才“造血”。近年来,溧水区联合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溧商E贷产品,以“快申、快审、快贷”为特点,满足溧水区电商企业、小微商户资金快速周转需要,鼓励更多“新农人”来溧水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