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金陵脆梨园的106亩梨子迎来了成熟采摘期,为炎炎夏日送来清甜解暑滋味。走进梨园,只见连片的梨树枝叶繁茂、健康成长,平棚架、Y字形等现代栽培模式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梨挂满枝头,果农们娴熟地穿梭其间采摘装筐,一幅秩序井然的现代农业画卷映入眼帘。
“今年的梨清香、脆甜、多汁!口感已经达到最佳,欢迎大家来园区品尝。”为了确保梨子的最佳品质和新鲜度,连日来,梨园负责人崔艳波带着工人们及时采摘成熟的脆梨,确保能在最佳时期供应市场。
当前上市的是苏翠一号和翠玉梨,到7月20日左右备受好评的翠冠梨进入成熟期,随后还有秋月梨、玉露香梨等,采摘期将持续到9月底。10来个国内外优质梨品种轮番上市,开启为期三个月的“甜蜜接力赛”。在打包车间,工作人员将刚采摘下来的梨子打包发往各地。为了更好地存储采摘下来的新鲜梨,延长销售期,梨园还规划了冷库,储存的梨能吃到来年3月份。
崔艳波介绍,市场中普通梨的甜度大约在10左右,他种的翠玉梨甜度一般能达到12,苏脆一号、翠冠梨甜度能达到13。科学的育苗和种植培育出的梨子也都个个水分饱满,香脆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
优质脆梨的诞生,源自科学的栽培管理体系。这片梨园不仅是崔艳波夫妇培育梦想的“事业田”,还是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院士团队开展梨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我是南农硕士毕业,攻读的就是园艺学院果树学科,毕业后想把所学所获来干一番事业。”2015年,经导师张绍铃教授引荐,开始在江宁湖熟经营起这片“金陵脆梨园”。自此,张绍铃和团队成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探寻,世界先进的栽培技术及梨品种在这里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经年累月的培育与试种,团队的育种工作取得快速突破,基地梨子家族陆续“添丁”,个头大产量高的“夏露”、糖度高酸度低的“宁霞”、耐贮藏有香味的“宁虹”、脆嫩清甜的“宁早蜜”“宁酥蜜”……“宝藏好梨”屡屡上新。基地陆续收集保存了来自国内外的1450多份梨种质资源,据了解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梨种质数量最多的种质资源库。2022年,江苏湖熟梨科技小院(即“金陵脆梨园”)被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科协联合认定支持建设全国首批科技小院。
作为张绍铃院士的学生,也是金陵脆梨园的负责人,崔艳波夫妇十年如一日扎根梨园,从整地栽苗到修枝疏果,从灌溉施肥到精心管护,将全部心血都浇灌在这片梨树上。崔艳波介绍,在南农专家支持下,建园采用了国内领先的标准化模式,示范棚架、Y字型、倒“个”型等省力化栽培模式,配合液体授粉、蜜蜂授粉、杀虫灯、粘虫板、迷向丝、赤眼蜂、施肥枪、种养结合等轻简化田间管理技术,致力于种出优质精品梨。
得益于精细化管理,金陵脆梨园的梨子品相、口感广受市场认可,梨园每斤梨售价达10元,较普通梨价格翻番,实现优质优价。创立的品牌“金陵脆梨”成为江宁乃至南京优质农产品的亮丽名片,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
近年来,江宁区支持金陵脆梨园实施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项目,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江宁示范应用,提升梨产业品质的同时带动更多生产主体种植“金陵脆梨”,已带动周边农户种植500亩左右,实现了产业集聚,不断扩大富农效应。
山泉秀地,精耕农品。有“天下望县、国中首善之地”“江宁之民善田”等美誉的江宁,区域内农产品资源丰富,这里既有横溪西瓜、土桥大米、湖熟板鸭、谷里蔬菜等广受欢迎的“明星”农产品,又培育出了金陵脆梨、汤畔农业车厘子、御农香阳光玫瑰等特色精品,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在这里茁壮成长,特色农业资源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也愈发明显。
近年来,江宁区坚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围绕“人善、田善、境善、技善、味善”等方面,持续强化“善田江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不断深耕“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体系建设,整合土桥大米、横溪西瓜、七仙银芽、湖熟大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有机绿色农产品进入“善田江宁”产品体系,通过品牌文化研究推广、线上线下展示展销、智能生鲜配送等举措,进一步扩大品牌竞争力。目前授权企业已达75家,产品近千个,授权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
以金陵脆梨为代表,“善田江宁”正推动更多农产品迈向品质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