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 无障碍阅读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农创客”:挥舞创意之笔,重新定义“躬耕”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发布时间:2025-09-08 09:17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在南京,希望的田野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9月2日,第九届南京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举行,一批怀揣梦想的“农创客”,用科技赋能农业、用创意点靓乡村,重新定义希望田野里的“躬耕”与“收获”。

现场激烈角逐,32个项目尽显创新活力

在城市人流集中的角落,经常看到各种饮料无人零售机,但是出售绿色植物的无人零售机你见过吗?当天决赛现场,“绿萝岛植物无人零售机”项目团队就带来一款绿植自动零售机。项目负责人胡兰清介绍,这台自动零售机运用温度传感器、加湿、通风、光照等核心技术,为植物营造出适宜生长的环境,当顾客挑选好植物完成支付后,对应格子便会弹开,顾客就可取走植物。目前,该项目已在南京、武汉、北京等城市投放了300多台设备。

参赛选手宋含带来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化灌溉系统项目也令人眼前一亮。该系统结合实时数据采集、农业历史数据等,依托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决策系统,能自动识别不同蔬菜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期的需水特性,不仅实现24小时精准灌溉,还可降低用工成本、节水增效。

美丽乡村,大有可为。本届“双创”大赛自6月发布公告,经过前期初赛、复赛,共有32个具有市场潜力的优秀项目进入决赛,并在当天现场集中路演与答辩。选手们各施拳脚,瞄准当下创业创新的农业“新风口”,用创意的想法和务实的规划,展现了南京农创客的“双创”魅力。

决赛以“项目路演+评委提问”的方式进行,入围决赛项目的申报人用5分钟阐述项目内容,用3分钟时间回答专家评审团提问,评审团成员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市场前景与团队执行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打分。经过激烈角逐,《纳米级液体复合维生素氨基酸预混料的研发产业化》项目摘得初创组桂冠,《苏园有菜》普仁有机蔬菜种植项目获得成长组一等奖,《1+1影视基地》等4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乡野乌托邦系列休闲农旅——乡村主理人商学院》等6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文化服务乡村,闲置农房变身影视基地

在江宁横溪街道湖头村,藏着一座集影视创作、文化创意与年轻消费于一体的“造梦空间”——1+1影视基地。

“这里距禄口国际机场仅20多分钟车程,到南京南站十分便捷,优越的交通区位,正是我们选址于此的重要原因。”1+1影视基地创始人梁珂珂介绍,去年1月影视基地开建,共租赁了村里13间闲置农房、6000多平方米闲置厂房,设有20多座风格各异的实景棚,布景涵盖老式民房、企业工区、现代房屋、医院病房等。

“我们的片场形式灵活,可以根据拍摄团队的要求在很短时间内进行改造,剧组所需的所有服装道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可以说是‘即装即用’。”梁珂珂表示,基地配套南京最大的道具库,各个布景相互独立,多个剧组可在此同时开拍,“我们还提供外景协拍服务,为剧组解决前期场地勘景、拍摄现场协调等问题,曾参与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协调拍摄服务。”

据了解,该影视基地去年7月试营业,截至目前,接待拍摄剧组150多个,年平均使用天数超250天,预计今年营收可达1300多万元。同时,该项目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临时用工超600人次。项目也因其创意新、落地效果佳获得此次大赛的二等奖。

记者现场注意到,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是此次决赛的一大亮点,获得二等奖的4个项目中,两个是文化类的项目,除了《1+1影视基地》项目,选手贺泽雯带来的《光影赋能农文旅融合》项目也获得了二等奖。贺泽雯告诉记者,他们项目的创新亮点在于以影视IP为流量入口,实现“银幕引流—场景消费—产业增值”的闭环模式,推动地方品牌提升与产业升级,首部作品《风起秋浦河》已在全国院线上映。

精准对接市场,“农创客”激活乡村新引擎

农村创业创新,在于深挖农业多种功能。农业除了具有经济功能外,还承担文化、生态等功能。如何将农业的多种功能转化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让“盆景”变“风景”,是农村创业一大创新点。

获得一等奖的《纳米级液体复合维生素氨基酸预混料的研发产业化》项目在市场上已显现较强的竞争力。项目负责人张卢军介绍,纳米级液态复合预混料,就是研发的一种给畜禽宠物喝的营养口服液,能帮助畜禽提高受精率、生长更健康。该项目于2023年成立南京致润佳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七大类20多个产品,去年公司产值达670万元,而今年截至目前产值已经超过1300万元,市场前景广阔。

农村是创业的广阔天地。返乡大学生和农民工热情高、干劲足,创业政策优惠多,大众创业的热潮已经涌到田间地头。近年来,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主体补贴+孵化基地+大赛+联盟+导师”的扶持体系。全市已累计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基地74个、农村初始创业主体1267个、“双创”导师52名,历届大赛共产生获奖项目135个,其中6个项目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30个项目在省级赛事中获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相关获奖等次和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如今,连办9届的南京市农村“双创”大赛,已成为我市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大赛评审团成员,国家级创业导师、江苏省创业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伟表示,南京农村“双创”大赛始终聚焦农业赛道、聚焦创新,通过组合各种资源,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新价值,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联农带农作用,也助力吸引更多人回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