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江宁,秋高气爽,稻谷飘香,乡村怡然。近日,2025年南京市江宁区“共享小院”推介会在谷里街道亲见村薛家热闹举行。此次活动由江宁区农业农村局主办,以“筑梦田园 院聚江宁”为主题,为创业意向主体、社区、银行以及设计公司等搭建平台,通过现场推介江宁“共享小院”产业资源,分享优秀建设案例,宣讲建设政策,助推江宁乡村振兴建圈强链和高质量发展。
种子计划:从“向往”到“扎根”的蜕变
日前,南京市启动第二批“莱斯乡村新村民种子计划”,并同步推出第二批10个“莱斯乡村共享小院+”特色村。
作为“共享小院”的推介活动,此次推介会现场,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湖熟街道尚桥社区、横溪街道石塘村、秣陵街道元山社区的负责人依次登台,对外推介各自可盘活的“家底”,业态之丰富、选择之多元,让在场投资者眼前一亮。
小院如何经营?乡村生活怎么样?已在乡村扎根的新村民们现身分享经验。在推介会的分享环节,佘村青年创业代表“野竹咖啡”主理人沈佳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这里既有历史,又有故事,风景也特别赞。我们觉得就这儿了,特适合讲一个‘回家’和‘焕然一新’的故事。”她笑着回忆,因为三年疫情中断音乐事业,选择到佘村开一家村咖,在老房子里加入现代和创意的东西,打造了一个让大家能聚在一起,感觉又舒服又有格调的公共空间。“除了政府给与的创业支持,还协助我们与当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合作关系。此外,我们店被纳入佘村官方旅游推荐线路,并通过公众号、多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流效果显著。”据悉,她的第二家店“野人音像店”也将开业。在群山稻田间,在竹林村舍间,做咖啡、弹吉他、遛狗、骑马……沈佳在乡村过上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同样在乡村找到归属感的,还有启林心理空间的李东海。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他,去年年底来到亲见村薛家,将一处闲置农房改造成集休闲放松、觉知成长、心理咨询、学习思考于一体的既可入市也可归隐的过渡空间。大半年过去,空间已经落成开始对外运营,设置五感空间与园艺治疗基地,为个人、家庭、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乡村天地辽阔,人们来此体验沉浸式休闲放松、觉知成长、学习和咨询。品生活、爱自己的同时,也在亲生命、启心灵,这就是乡村独有的治愈力。”如今已彻底融入亲见村变身为“村草”的李东海如是说道。
从沈佳的咖啡店到李东海的心理空间,一个个“新村民”用创业故事证明:乡村不仅是乡愁寄托地,更是干事创业的新天地。共享小院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乡村合伙人/主理人/运营师(个人、团队、企业)+村民”共建共享合作模式,正不断吸引有乡村情怀和田园梦想的城市精英、专家学者、自由职业者等归园田居、抱团养老、创业创新,他们与原住民一起,让沉寂的乡村不断焕发新活力。
政策护航:从制度建设到配套服务的保障
“在乡村给您一个家、一个院落(花园)、一个菜园(果园)”。这是“共享小院”特色村项目的要求和定位。从概念变为现实,“共享小院”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托举。
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
2024年,南京首批6个“共享小院+”特色村公布,试点村名单包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渡桥社区、浦口星甸街道九华村、高淳漆桥街道茅山村、溧水永阳街道秋湖村、江宁谷里街道亲见村、江宁汤山街道龙尚村。通过统一规划、政策扶持,6个村有效盘活闲置农房88栋小院,引入咖啡馆、民宿、研学基地等业态,不少有着乡村情怀和田园梦想的人因此成为了新村民,有效带动了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紫金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在项目启动后还推出专项贷款产品和服务,大力支持项目建设,满足“新村民”支付租金、装修改造、购置家具家电等全方位需求。
江宁汤山街道龙尚村
今年,南京市第二批“共享小院+”特色村数量增加,包括江宁东山街道佘村、江宁湖熟街道尚桥社区、江宁汤山街道孟墓社区、浦口汤泉街道瓦殿社区、浦口桥林街道茶棚村、溧水和凤镇骆山村、溧水晶桥镇笪村、江北新区葛塘街道中山社区、六合程桥街道金庄社区以及高淳固城街道游山村10个村,共132栋共享小院。与首批相比,第二批项目更注重“产业赋能”,配套推出新村民种子计划、专家团队指导、乡村品牌运营等六大服务,此外,“莱斯乡村共享小院+”还将助力孵化“新村民”工坊、创新创业,对在乡村创业的“新村民”,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农村初始创业补贴,让“共享小院”从“住有所居”向“业有所兴”升级。
共赢之路:从闲置小院到共享小院的振兴
政策的引导支持,有效的配套服务,村集体的组织协调,企业的资本和主理人的运营能力,村民的积极参与,都是共享小院成功的关键因素,推动该举措成为强村、富民、利企的乡村振兴共赢路径。推介会现场,江苏布客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创业主体在现场成功签约,一个个特色小院绘就发展蓝图,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作为南京市首批“莱斯乡村共享小院”示范点,亲见村薛家的变化是“共享小院”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江宁美丽乡村示范区的西门户,亲见村依山傍水、地理环境优越。但三四年前,这里闲置农房一片,发展优势不显。近年来,亲见村党总支书记李富园通过回收闲置厂房、重新打造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借势“莱斯乡村共享小院+”等项目机遇,积极引入文旅项目,将村子里的休闲旅游项目做起来。
江宁区谷里街道亲见村
“小院有限,感兴趣的房客较多,而小院建设关系到乡村后续的发展,为此我们精心选‘人’选项目,引进了一批80后、90后新农人返乡参与农文旅融合项目。”李富园表示,如今,村里的民宿、咖啡厅、餐厅、烘培店、心理空间、陶艺馆、摄影工作室、木工坊、美术馆、露营基地、自然教育农场等业态次第绽放,一批像李东海等自身带着影响力的年轻主理人在此创新创业,各种新的文旅项目成为游客慕名前来的“网红”打卡点。乡村的发展看得见,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目前,江宁区已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562个、省和美乡村41个、传统村落18个,为“共享小院”落地提供了广阔舞台。下一步,江宁区将继续加强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推动更多闲置农房变身“金窝窝”,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产值”,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从江宁到南京,“共享小院”正像一颗颗种子,在乡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它盘活的是闲置资源,凝聚的是城乡合力,孕育的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当越来越多的人带着梦想走进田园,当一个个小院串联起产业链条,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金陵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