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赋能乡村振兴 田间直达餐桌”南京2025开镰米公证签约仪式举行,南京公证处与“米上市了”平台、“名文大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次推出“开镰米”预售活动。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将为本次活动提供全程法律支持与保障。
9月23日,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意在调动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此次合作的大米选自南京众鑫丽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名文大米”,该品牌创始人邵名文在南京市浦口区种田已经30年,种植亩数超过万亩,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专家,“名文大米”多次在“江苏省好大米”评选中荣获金奖、特等奖。
“现在时代变了,不是蒙头钻进地里把田种好就行了,稻强米弱,一直是困扰很多优秀种粮大户的难题,米香也怕巷子深,种植技术要创新,品牌营销更要创新。”邵名文告诉记者,如今南京众鑫丽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了32个种植大户,种植土地面积约15000亩,形成了集水稻、麦子、油菜等农作物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的产业链。作为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南京市人大代表,多年来,邵名文积极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持续擦亮“名文大米”品牌,进一步延伸稻米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在这片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田地上作出更多锦绣新文章。
今年收割的“开镰米”稻米品种为南粳46,其米粒饱满,晶莹剔透,蒸熟后米饭软硬适中,米香清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复购率极高。每年丰收时节“开镰”,意味着庄稼成熟后第一镰开始收割,寓含着庄稼开启丰收、五谷丰登的喜庆寓意。“开镰米”是每年水稻成熟后的“第一口鲜”。据了解,为了确保“开镰米”的品质,11月稻米成熟时,南京公证处将委派公证人员对今年名文大米“开镰米”的收割、烘干、脱粒、封装的过程办理溯源保全证据公证,为“开镰米”证明,每一盒开镰米都将贴上公证封条,消费者可以扫描封条上的二维码查看大米收割、加工的所有过程,让消费者真正看得见、看得真、吃得鲜。通过公证力量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农产品增信赋值
南京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和东北大米、苏北大米相比,从耕地面积上,是“六山三水一分田”的地形,水稻种植面积也仅有130万亩,但地产大米注册品牌已经超过100个,水稻种植户超过1000多家,越来越多的水稻种植户开始建立自己的大米品牌,尝试走出卖稻谷、卖大包装米的传统经营方式,探索大米高端化、优质化、差异化的品牌之路势在必行。
南京向农科技有限公司线上平台——米上市了,作为本次“开镰米”预售的唯一平台,将同步开启预售通道。消费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米上市了”,进入预售界面,可以自主选择包装风格、物流方式、更多权益等,“开镰米”限量6999盒。“米上市了”平台以“南方也有好大米”为企业经营口号,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产自鱼米之乡的南方优质大米,从每一粒米开始溯源到种植者,在种植、加工、生产所有环节推行实名责任制、种植者责任制,保证消费者吃到的每一粒米都可以追溯,让消费者真正吃上安全、健康、生态的“新米、鲜米、活米、现碾米”。
“中国农民能种出有品质的大米,也能做出创意。本次‘大米+公证+开镰+预售选配’营销推广模式,打破常规大米销售方式,更加注重监督全程化、过程透明化、要素数字化和产品创新化,为广大市民送上心意满满的2025年第一镰新米。”南京向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冬梅说道。
好米走好新“稻”路。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立足本土特色资源禀赋,积极做强优质大米品牌,推动稻米产业链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服务”转变,实现一二三产融合高效发展。同时,通过多方发力,扩大浦口当地大米品牌的知名度、辨识度与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共同推动产业不断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